我国高空跳伞起步于2008年,近几年高空跳伞的升温与明星助势不无关联。
与国外半个多世纪的跳伞运动史相比,起步晚意味着发展较慢。
集群效应不只适用于工业化生产,在高空跳伞中同样明显。
比如飞机上去平均一个架次要2000多元的油,这还不包括飞机、使用机场设备的费用,所用的伞具每把十几万,昂贵的费用不仅牵扯到公司运营,更需要良性循环的客流量才能降低平均成本。
国内开展双人跳伞运动时间不长,所以跳伞的话更关注的是硬件配套设施和教练水平,毕竟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。
同时国内跳伞选择教练的话尽量选用国内专业跳伞教练,这是因为很多外籍教练来国内做教练办的都是旅游签证,万一出了问题追责的话会很困难。
原因其二:空域管制,安全亦高价
由于体制不同,国内跳伞价格确实比国外高,但是更安全。
国外是自由空域、低空开放,安全自负。
国内所有空域归空军、民航空管管理,安全保障体制、运行成本不同,所以国内跳伞费用高的同时也带来更好的安全保障。
原因其三:国内私人飞机少,有飞行执照的人也少
跳伞所用飞机的成本,飞行员的驾驶成本,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国外无空域管制,私人飞机数量繁多,私人驾驶员基数更大。
比较而言,国内受限于空域管制与经济发展水平,飞机数量与有飞行执照的人数,与国外比起来都少之又少。
说这么多并非是为跳伞基地做辩解,毕竟选择的自由权还是在消费者自己手中。
空域管制造成飞机数量少,两者综合作用下又导致行业起步晚与发力绵软,环环相扣下才让国内高空跳伞价格攀升。
天空的魅力有多大,想必体会过的人都能了解。
如果是出国游时顺带体验跳伞,我们当然鼓励支持。
但倘若专门为了跳伞而出国,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必然超过国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