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17日,陈佩斯自导自演,筹备了两年之久的新电影《戏台》即将亮相大银幕。年逾七旬的陈佩斯,在电影与舞台版的《戏台》中,既担任导演,也亲自出演。他在戏里戏外都是“班主”,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,都依然为戏深深执着。
尽管陈佩斯从未获得国家级大奖,但他依然是几代人心目中的“无冕之王”。他那股骨子里的硬气,成就了今天依旧炙手可热的艺术之路。
当年,他风头正劲,却遭遇了令人意外的“封杀”,随后他选择在话剧舞台上深耕沉淀,度过了几十年的时光。20多年后,陈佩斯终于揭开了“封杀”的真相。原来,大多数人误解了他的处境,他并非被“封杀”,而是有意做出选择。那么,既然真相对他有利,陈佩斯为何当初要选择隐瞒呢?
“戏是演给人看的,但剧场容不下所有想看的观众。”这句话,正是陈佩斯在宣传新片《戏台》时感触颇深的表述,亦是他将这部作品从话剧舞台搬上银幕的深刻初衷。
为了以最佳的形式呈现自己几十年深耕的艺术,陈佩斯不惜亲自执导、亲自出演,历时两年完成了这部宏大制作的电影作品。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虽然年逾古稀,依旧让人感到惊叹。执导《戏台》时,陈佩斯常常情到深处不自觉落泪。当他站在银幕前,观众不禁为之动容。因为在许多人的心中,陈佩斯正是那位实实在在的“老艺术家”。
回想1984年,陈佩斯因在春晚舞台上与朱时茂共同表演的小品《吃面条》一炮而红。那时,这部全程无台词却笑料十足的小品,成为中国小品的开山之作。此后,陈佩斯与朱时茂接连推出了诸如《羊肉串》、《主角与配角》及《警察与小偷》等诸多爆笑佳作,成为春晚舞台上不容忽视的“钉子户”。
许多人曾以为,像陈佩斯这样的“老艺术家”,凭借他在小品界的无数经典之作,应该早已获得国家级荣誉。然而时至今日,陈佩斯已近72岁,却依然没有被评为“国家一级演员”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这位在喜剧领域积淀深厚的“艺术家”,至今未能获得一个像样的国家奖项。
陈佩斯为了完美演绎每一个喜剧片段,往往会一遍遍地排练,力求在舞台上呈现最精彩的效果。然而,他的奖项荣誉却始终与他擦肩而过。这个现象让人不禁联想起当年陈佩斯与央视之间的“版权之争”。
1999年,陈佩斯与朱时茂在春晚表演完《王爷与邮差》之后,便未曾再度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。谁曾想,这背后竟藏着一场波澜壮阔的风波。原来,央视将两人春晚演出的经典小品做成了光盘,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。而令人震惊的是,陈佩斯与朱时茂对此一无所知。当陈佩斯得知此事时,愤怒之情溢于言表,于是找上朱时茂,要求对方给个解释。未曾想,朱时茂的态度非常强硬,直接回应道:“我就出了,怎么着?”
两位艺术家无法忍受这种态度,最终以诉讼的方式将央视告上法庭,要求赔偿166万元。经过近两年的漫长诉讼,法院最终判决央视道歉并赔偿33万元。虽然获胜,但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公众形象因此一落千丈,外界有许多人开始指责他们“忘恩负义”甚至是“背信弃义”。这场官司不仅没有为陈佩斯带来他期待的回报,反而使他在春晚舞台的席位彻底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赵本山。
此后,外界关于陈佩斯“被封杀”的传言四起。许多人纷纷猜测,他是否因此被“封杀”了。对此,陈佩斯始终未作回应,直到20年后的一个采访中,他才解开谜团。
“我是个非常干净的人。”当主持人问及为何未获得国家级荣誉时,陈佩斯这样回答。虽然自出道以来,他创作了无数经典作品,但始终未能获得过国家级奖项。对此,不少人猜测,是否与那场“版权之争”有关。对此,陈佩斯却淡然回应,离开春晚并非因为这件事,而是他觉得在舞台上无法再自由创作,创作对他来说是一种束缚,因此选择了离开。
离开央视后,虽然曾一度迷茫,陈佩斯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出路。他选择投身话剧圈,将喜剧融入话剧,开辟了一片新天地。他撕掉了春晚的“入场券”,投身话剧的怀抱,经过多年的磨砺,终于迎来了重新与观众见面的机会。
2001年,陈佩斯带着他的首部话剧作品《托儿》强势回归。作品全国巡演,场场爆满。紧接着,《阳台》和《阿斗》等话剧也纷纷问世,每一部都成为经典。2015年,陈佩斯带着话剧《戏台》再度与观众见面,开启了全国巡演之旅,几百场演出场场座无虚席,甚至出现了“一票难求”的火爆场面。
《戏台》本是一部融入旧社会戏班风味的作品,谁料到经过陈佩斯的精心打磨,竟转变为一部兼具现代感与情感深度的“流行喜剧”。虽然许多人初看时仍然是捧腹大笑,最后却发现自己已是眼含热泪,意犹未尽。
《戏台》不仅是陈佩斯“戏台三部曲”的起点,更是他突破传统局限,将喜剧与历史哲理融为一体的里程碑之作。而第二部《惊梦》的口碑延续了前作的辉煌,也为陈佩斯积累了更多的粉丝和声誉。
随着《戏台》逐渐成为经典,陈佩斯迅速跻身喜剧界的巅峰。他精准把握了观众对喜剧的需求,也在时代变革中,灵活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。面对如今网络喜剧的泛滥,陈佩斯将自己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热点相结合,以“老艺术家”的风骨,让人们在快速消费的时代中重新体验到喜剧的真正魅力。
如今,陈佩斯虽已年近古稀,胡须已全白,但他始终未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。电影《戏台》便是他两年来倾尽心血制作的成果。当最后一镜拍完,陈佩斯佝偻着身躯,低声呢喃:“杀青了。”他那深邃的眼神中,既有对艺术完结的期待,也有对《戏台》这段旅程的不舍。
随着名声日益响亮,陈佩斯迎来了他演艺生涯的“第二春”。然而,这一波“第二春”的到来,竟让他等待了如此漫长的岁月。陈佩斯对艺术的坚持,展示了作为一位老艺术家应有的风骨。虽然他失去了本应属于他的荣誉,但他始终守住了喜剧应有的尊严。
关于陈佩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您有什么想说的?
本文信息来源:北青网映象网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