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在中医中也称为黧黑斑,一般与肝、脾、肾关系密切,考虑气血不能上荣面部为主要病机,疏肝、补肾、活血,为本病三大治疗法则。临床中药配方主要根据临床辨证来具体选择,需要严格遵医嘱使用。
1、肝郁气滞证:斑色深褐,弥漫分布,伴有烦躁不安、胸胁胀满、月经不调、口苦咽干,以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为大法,方药为逍遥散,常用柴胡、白芍、当归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生姜、薄荷等。
2、肝肾不足:斑色褐黑,面色灰暗,以补益肝肾、滋阴降火为大法,常用熟地黄、山萸肉、山药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。
3、脾虚湿蕴证:斑色灰褐,状如尘土附着,伴有疲乏、无力、纳呆、困倦、舌淡胖、边有齿痕、脉濡细,治法健脾益气,祛湿消斑。常用参苓白术散进行加减,常用白扁豆、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山药、莲子肉、薏苡仁、砂仁等。
4、气滞血瘀证:斑色灰褐或者黑褐,或者月经时含有血块,舌暗红有瘀斑,脉涩,常用理气活血化瘀消斑为大法。常用桃红四物汤进行加减,常用当归、赤芍、生地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