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面对手机和电脑屏幕,应该如何保护眼睛

现代生活离不开屏幕:白天电脑前奋战,晚上手机里“放空”。但您可曾想过,这日复一日的“屏幕时光”,正在悄悄透支您的眼睛?视疲劳、干眼、甚至近视加深...这些信号不容忽视!快来收藏这份实用的护眼锦囊,守护您的“心灵之窗”。

长时间紧盯屏幕,眨眼次数会不自觉大幅减少!眼球表面泪液蒸发快、润滑不足,导致眼睛干涩、酸胀、发红、异物感,视物模糊——典型的视疲劳和干眼症初期症状。别小看这些不适,日积月累损伤不小。

手机、平板、电脑屏幕发出的蓝光。睡前刷屏,尤其是关灯后,容易让人辗转难眠或睡眠变浅。 根据人民网科普曾警示:睡前或醒后在黑暗环境玩手机,不仅加剧近视风险、诱发干眼症,甚至可能引发青光眼,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。

国家卫健委在《近视防治指南(2024年版)》明确指出:长时间近距离用眼(超过45分钟)、阅读/看屏距离过近(小于33厘米)、写字歪头、握笔太近(指尖距笔尖小于2厘米)等,都是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,尤其影响儿童青少年。另外,低头刷手机、前倾看电脑,这种不良姿势会持续压迫着颈椎、肩膀和背部肌肉,酸痛僵硬等慢性疼痛找上门只是时间问题。

守护眼睛健康,关键在于科学用眼和良好习惯。首先,请牢记并实践“20-20-20”这一护眼黄金法则:每使用电子屏幕20分钟,就抬起头,望向至少6米(约20英尺)远的物体,持续放松眺望20秒以上。这能让紧张的睫状肌(眼睛的调焦肌肉)得到充分休息,是缓解视疲劳最简单有效的方法。同时,日常读写和看屏时,务必保持“三个一”的正确姿势:写字握笔时指尖离笔尖约一寸(3.3厘米),胸部离桌子一拳(约6-7厘米),书本或屏幕离眼睛一尺(约33厘米)。时刻提醒自己坐姿端正,坚决拒绝躺着、走着或在颠簸的车厢里看屏幕或看书。此外,保证充足且适宜的光线环境至关重要,读写和工作务必在采光良好、照明充足的环境下进行,避免过暗或眩光伤害眼睛。

展开全文

拥抱户外阳光是防控近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,保证每天累计2小时、每周14小时以上暴露在自然光下的户外活动。阳光和远眺是眼睛的天然滋养剂,不可或缺。坚持规范、认真地做眼保健操,也有助于放松眼部肌肉,改善调节功能,对延缓近视发生发展有积极作用。别忘记,眼睛也需要“防晒”!在紫外线强烈的户外活动时,务必佩戴能有效阻挡紫外线(认准UV400标识)的太阳镜。

为了更科学地管理屏幕时间,可以借助第三方App监控和分析手机使用习惯,设置休息提醒,强制自己定期离开屏幕。最后,定期检查视力不可少,建议儿童青少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眼健康检查,及时掌握视力变化。一旦发现近视度数增长,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,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干预措施。将这些方法融入日常生活。

护眼不是一朝一夕,而在于点点滴滴的习惯养成。从今天开始,实践这些科学方法,给超负荷工作的眼睛减减负吧!明亮清晰的视界,值得您用心守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阿里巴巴:减少 15413 名员工|苹果发布《2024年环境进展报告》,首次公开中国部署两台回收机器人